盐碱地绿化的首要条件是改良土壤,控制土壤盐离子含量。而具体到绿化措施和施工工艺,又因面积大小、绿化功能和立地条件的不同而不同。下面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常见的种植土壤改良方式。
(一)淡水洗盐
其原理是淡水压盐,排水洗盐,隔离层防止返盐,此法适宜于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。方法是,土块晒干后,在灌淡水,如此反复3~5次,在进行绿化。利用淡水灌溉土地后,土壤盐分被淋溶到植物根层以下,从而给植物根系创造了一个少盐环境。如果同时在地下埋设排水设施,将积盐的水排走,效果会更好。
(二)生物改盐
这种方法较易操作,方法是将种植地整平后,深翻,浇淡水,在适宜播种期播入绿肥、种子即可。
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生长在盐渍中,这一类群植物称为盐生植物。实践证明,在盐渍土上种植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,能使盐渍土脱盐。另一些盐生植物,如罗布麻、沙枣、白刺、枸杞等都是泌盐植物,他们体内都有盐腺细胞,从盐渍中吸收大量的盐分。这些植物可生长在土壤含盐量为1%以上的盐渍土中,经生长一年后,土壤含盐量可减少10%~13%。其中脱盐率高的是白刺等。盐生和耐盐植物,特别是种植绿肥植物,不仅能使土壤脱盐,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,提高土壤肥力,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,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,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物理、化学性质。
(三)化学改良
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国内陆续研究出了一些有机和无机的特种肥料。这些肥料主要利用酸碱中和离子吸附和转化盐类的化学反应原理,降低土壤的含量和酸碱度,进而改良各种盐碱化土壤,使土壤养分和营养变为可利用状态。而且这些肥料使用简单,按需要量在灌溉土地时浇入地中即可。对于重盐碱化土壤,可结合采用耕作、水利措施,向土壤中增加磷石膏、工业废硫酸、黑矾等化合物进行改良。这种改良只是局部和暂时的。
(四)铺设暗管排水
此法适用于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的绿化区。
(五)增施有机肥料
绝大多数的病害盐碱土板结、贫瘠、肥力低下,改良盐渍土、增施有机肥是不可缺少的措施。多施有机肥可使土壤变得疏松、孔隙度大、表观温度低,土壤水分、物理性能和结构得到改善,增加土壤有机质,提高土壤的保水、保肥能力。此外,有机肥料产生的有机酸,既能中和游离的碱,置换土壤复合体上的交换钠,又可溶解土壤中含有的碳酸钙,使钙离子和钠离子相互作用而置换出交换性钠离子。有机质含量越高,抑制水盐运动的的作用越强。因此,增施有机肥是改良盐渍土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有机肥的种类很多,主要包括人粪尿、马粪、猪粪、牛粪等,在施用前必须经过充分腐熟。另外,除盐生植物以外的植物残体、枯枝落叶,在无盐环境下,经过腐烂也是很好的有机肥。
(六)地面覆盖
使用小麦、玉米、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及杂草、锯末树木枯枝落叶等进行地面覆盖,也是滨海盐碱地改良的良哈措施。它一方面可大大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,防止土壤深层盐分的上升;另一方面可拦截地表径流,便于浇灌水和雨水的下渗,提高洗盐效果。另外,经过灌水迂腐,可大量增加土壤腐殖质,降低土壤PH值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。为了确保覆盖效果,覆盖物的馓铺厚度以10cm以上为宜。
在良好的排灌条件下,采取深耕、洗盐,结合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等措施,可使轻度或中度滨海盐碱得到改良。
(七)修筑台田,修建灌、排系统
成片大面积植树地块,采用修筑条台田,抬高地面,完善灌排系统,然后通过灌水洗盐,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。
盐碱地区一般具有排水不畅、地下水埋藏线浅、含盐量及矿化度高的特点,受盐涝的双重危害。改良盐碱的措施首先应该是挖沟排盐、灌水洗盐。基础工程就是修建灌、排系统。
1.灌水系统的修建
在绿化区域内,根据面积大小和淡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埋设上水管线,并且每隔50~100m安装一上水阀门。为了美观和防冻,上水阀门处要修建上水井,井上要加盖。北方地区入冬前要把管线内的存水放干,或者往上水井内填碎草保温。
2.排水系统的修建
在修建灌水系统的同时,要开挖各级排水沟,间距为100~200m,若土壤质地轻盐化度不重,间距可适当增大。沟深一般为1.5~2.5m,要达到地下水位。
依据园林绿化的功能要求,所开挖的各级排水沟,要做如下处理。
1)明沟砌筑。对于主排水沟,可结合造景,用块石砌筑坡岸,沟深增加至5m左右,够宽增加至10m以上,沟内保留一定的水面,沟的走向可根据规划设计稍作弯曲。这样既能起到排盐作用,又可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景。
2)埋设暗管。对于支排水沟,可埋设暗管排水。材料可用陶瓷管、水泥管或塑料管等。规格依据排水量而定,一般直径在30cm以上。埋设时应做好渗水处的过滤层,以免周围泥沙随水进入管内造成堵塞。每隔30~50m应设暗管检查井,以便定期清理淤泥,防止堵塞。
3)埋填渗水材料:沟内埋设40cm左右厚度的乱世或直径5cm以上的石子,上面再填铺5~10cm厚的中沙。也可在沟内填铺一排建筑上用空心砖,具有补阻塞、排水效果持久、施工简单的优点。